北影節(jié)看了《晨光正好》,看完不出意外的emo了,整個劇情雖然看似披著愛情的外衣,實則在講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真的很不喜歡看這種類型了,倒無關(guān)影片本身,而且看完會陷入emo,問題都懂,解決不了,躺不平,卷不過。倒是綠皮書、神去村這類影片,反而能得到治愈。
女主生了病的父親在一點點遺忘自己,先前是知名哲學家,桃李滿天,到最后也終究病的如此“不體面”,父親在寫自傳里提到了“晨光正好”,我想他一定希望自己能夠體面的結(jié)束自己的一生??扇私K究逃不過生老病死,逃不掉最后都一樣在醫(yī)院
何處該于安放愛意,又該如何面對年華老去?肉眼可見的老齡化社會里,衰老、疾病伴隨著的失憶、生活能力的喪失,都成為了人生潛在的某種可預見性的危機。每一個孤獨的個體徘徊游走于被施加的多重天然或社會性的身份之間,女兒、母親、翻譯員…當這種routine成為了某種習慣,隱隱之中還是一次次被意義的終極命題叩問,并導向一個萬能的答案——愛。所謂“知識會褪去,愛會延續(xù)”。女兒抓住在病痛中溺沉的父親是愛,父親對于愛人的惦念是愛,一家人奔走將父親合理安置也是愛,很大團圓式的溫情呈現(xiàn)
這段感情開始激發(fā)的那一下沒抓住,不知道是怎么開始的。有克制,有享受,有釋放。也給予彼此選擇的自由。每一次分開,有煎熬,也有回歸。在結(jié)尾,導演似乎選擇了方向,但又留了空間。btw,女主的身材真好啊。我都想多看幾眼。
退行性,慢性病,伴隨著衰老,生活質(zhì)量逐步下降,直至不能自理。親人受累,心痛,又憐憫。如果自己還有選擇的話,會選擇什么呢?
作為早期菲利普·洛瑞家族作品之一,《晨光正好》充滿了極其特殊的版本風格、浪漫詩意的畫面與穿插在故事中的憂郁情緒,充分體現(xiàn)了法國電影的浪漫主義特點。
電影的情節(jié)以蒙特拉爾出生的萊蒙為中心,講述了他從一個無家可歸的破碎男孩走向成長與完善的過程,通過萊蒙發(fā)展上演了一出充滿愛與勇氣的世紀之劇,既有了一段生命的追求,也有母性的呼喚。一段困難的家庭小說,記載了蒙特拉爾小伙子摒棄被現(xiàn)實足夠考驗的懵懂、天真,向著擁抱的未來勇敢的探尋,發(fā)現(xiàn)了也許不斷重新調(diào)整路程
《Un beau matin》
晨光正好,眼睛卻得了病
鏡頭深入女主生活的每一處細節(jié):探病,帶娃,工作,通勤,戀愛,聚會…瑣碎的生活似乎沒有對她造成什么容貌上的傷害,她臉上的笑,眼里的淚都還是那么美??墒巧駪B(tài)越是克制,情緒越是難以抑制,把思考當作畢生所愛的父親再也無法思考,把書籍視作珍藏至寶的“盲人”再也無法閱讀,知道父親總有一天老去,來得竟如此難受,止不住地哭泣。
離開了看護中心生活還得繼續(xù),也只是擦干眼淚,短暫與衰老的悲傷告別。
走進了熱鬧公園愛情悄然而至,這一次收拾心情
從來沒想過擁有那么多書最后會成為別人的負擔,當做寶貝收藏的物件別人卻不稀罕,賣掉、扔掉、燒掉,人都是可以被遺棄的,更何況是物件。行將就木的人,更準確地說是皮囊,毫無價值,但思想、觀念、文字,會流傳下去,影響一代代人。但這些書又確實不是我們寫的,我們只是它的精神傳導者,甚至我們選的書也不能代表我們,而是體現(xiàn)出我們的向往,向往成為某個人,向往過某種生活,向往通過閱讀去認識世界、理解他人……
有限的歲月之后被遺棄在現(xiàn)實里的依舊是我們的生活
“晨光正好”盛宴級愛情片 愛是面對一切困難的源動力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