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開始也沒有明白為什么要叫做《回憶三部曲》,看起來好像是三個完全不相干的故事。但如果順著“回憶”的思路,我還是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如果不是“回憶”的話,這三部的順序應該倒過來才對——極權(quán)體制下的人類傾其所有投入戰(zhàn)爭——造出自己都害怕的危險兵器(或者說自己成為令人害怕的恐怖兵器)——乏善可陳的末世中美好回憶宛如一朵嬌艷的玫瑰,只是曾經(jīng)開過。
這倒敘的手法在我看來是作者最大的成功之處,先將不可思議的現(xiàn)實放在觀眾面前,然后揭開謎底,闡明我們?yōu)楹螘叩竭@一步。相信在極權(quán)體制下生活過的人民都會有所觸動。
換句話說,作者是站在人類毀滅的角度來回憶的啊。
《回憶三部曲》有三部作品,回憶與現(xiàn)實的悲情故事《她的回憶》,荒誕的諷刺小品《最臭兵器》,和大友克洋的巔峰之作《大炮之街》。
《大炮之街》風格獨樹一幟,而且沒有連貫的戲劇沖突,只是講述普通一家三口的一天。爸爸是個炮兵,媽媽在兵工廠生產(chǎn)炮彈,兒子在上學并在長大后想成為一個將軍而不是像爸爸一樣的炮兵。整座城市沒有任何植物或者除蒸汽機械以外的東西。片中的主人公連名字都沒有,大友克洋刻意把人物畫得丑丑的,臉白如僵尸,像上了發(fā)條的機器人一般單純重復著自己的工作。而這樣的全民動員只有一個任務:開炮開炮開炮!戰(zhàn)爭是他們唯一的精神支柱。然而可笑的是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向誰開戰(zhàn),為何而戰(zhàn)。大友克洋用這樣一個槍炮火霧林立的灰色烏托邦,深深影射和諷刺了日本的專制軍國主義。
為什么選擇“大炮”這個題材呢?片中用了很大篇幅描寫發(fā)炮的全過程,一大群人忙前忙后的折騰卻只是為了開一發(fā)炮彈。這里我還是引用大友克洋自己的話最恰當:大炮的建造其實是非常過時的行為,尤其是列車炮。建造時需要大規(guī)模的設(shè)備
其實第一部里面夫人就已經(jīng)問了關(guān)聯(lián)出來 現(xiàn)實與幻覺 有那么重要嗎 ? 每一部結(jié)束時都有一個故事的“余音”:第一部頭盔里的玫瑰花瓣 第二部里當一切都似乎結(jié)束時宇航服下的人露出了面孔 第三部小孩睡覺時夜里突然警鈴大作。 這些“余音”其實是錨 讓一切討論重新開始 :什么讓假為真 什么讓真似假 真為什么是真 ?假為什么假 ? 這三部曲就是一部光譜。 現(xiàn)實與幻象 現(xiàn)象與幻實 以錨作譜。
如果沒有時間 也就沒有實與幻
實與幻 其實也都是過去的殘骸 也都是過去的再生
閑來無事 隨便挑了部評分不錯的片子來看 看完了我卻后悔了
三個毫不相干的故事 彼女的回憶 最臭武器 還有 大炮之街 畫風也迥異不同 卻給人相似的感覺 是了 不然 怎么叫三部曲呢
第一個故事 是講述在未來的宇宙的某個角落 有一個早已死去的女人 不愿意承認自己丈夫的不忠和人生的不幸 于是制造了一部巨大的回憶機器 活在自己制造的虛幻中 進而妄圖將聽見求救信號來營救的救援人員也拉進回憶的虛幻中
就畫風而言 第二個故事看起來是最溫暖流暢的 一個制藥公司的小職員 誤食了公司與軍方合作研發(fā)的紅色小藥丸 進而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成為了臭氣工廠 給城市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第三個故事的畫風 是三個故事中最灰暗恐怖的 灰暗的城市 臉色死灰 面貌模糊的男人女人和孩子 整個城市都是大炮 男人女人孩子成天做的就是 學習制造大炮 制造大炮 發(fā)射大炮 夢想成為發(fā)射大炮的將軍。。。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從頭到尾都沒有看到廣播里所說的 敵人 而城市的外圍 廣袤無垠 除了一個個大坑外一無所有
第一段《她的回憶》:公元2092年,一艘太空運輸船收到神秘的求救訊號,兩位宇航員進入了一個神秘的世界――那是一個華麗莊嚴美輪美奐的虛幻世界,是將近一個世紀之前,當年紅極一時的歌劇女演員愛娃的回憶世界。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的音樂和唱段響遏行云,繞梁不去,衣香鬢影之間,是愛娃昔日的輝煌、成功和愛情,無數(shù)愛慕者的掌聲和玫瑰花。這個亦真亦幻的世界,最終轟然崩塌,也讓進入的宇航員葬身于此。
第二段《最臭兵器》:是一出完全美式風格的黑色幽默諷刺小品
虛幻與現(xiàn)實重疊,
這其實是日本動畫一貫的主題,
但依舊讓我有重溫的動力。
所謂真實,
如果存在于強烈的對比之中,
就是殘敗的場景或是繁華的情節(jié)。
如果存在于選擇之中,
就是主觀的情緒或是客觀的現(xiàn)實。
選擇在于遙邈的太空垃圾場或是宇航員永遠漂浮中的笑容,
觀看的技巧就在于拿捏其中的分寸……
【回憶三部曲】不要活在回憶中特別是不堪回首的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