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刷《羅曼蒂克消亡史》消亡史,陸家管家王媽(閆妮飾)與吳小姐(袁泉飾)討論電影時有這樣一段對話。
……
王媽:“電影講的什么我沒看懂”
吳小姐:“我也沒看懂。導演沒打算讓大家看懂,這是藝術(shù)片,是拍給下個世紀的人看的?!?br>……
此時,我頭腦中想到的唯一的一部電影,就是《一步之遙》。姜文這部爭議最多,甚至用毀譽參半形容都不為過的影片豆瓣評分6.2。遠遠低于《太陽照常升起》豆瓣7.9,《鬼子來了》豆瓣9.1。
很多人不喜歡這部電影,不免心中嘆息。
1.認為電影開篇節(jié)奏拖沓
電影開頭提到了莎士比亞的to be or not to be,這呢,是大家兒的事,是自個兒的事。這幾句話挺有意思,看完電影才覺出點味來。
這電影混雜了很多東西,民國的現(xiàn)代的大清的,出現(xiàn)了很多外國著名電影的橋段??赐觌娪熬陀X得大雜燴一樣,好像沒有一根主線可以把整個故事串起來。很多臺詞很棒,非常現(xiàn)實主義。然后又有魔幻和荒謬,但它們不是魔幻和荒謬,因為它們的根基是中國人的俗。就比如說開頭那段,武七找馬走日幫忙,他的煩惱是什么?是在一個意大利妞面前丟了面,new money想要變成old money。馬走日裝逼了一番開始講大清的事,他多牛逼,差一點清就不用亡了,都怪他。最后武七說是來找他洗錢的。旁兒站的項飛田是法租界的警督。為了洗錢他們辦了個選美(主持多么春晚風),強行慈善感動世界讓完顏什么都沒演就當上了總統(tǒng)。一幕幕看著荒謬,但你覺得很熟悉,沒錯,中國人辦事不就這樣的嗎?整部電影的感覺都是如此。這不是超現(xiàn)實啊,這都是現(xiàn)實啊。臺面上大話一套套,骨子里呢,從沒變過,為自己撈好處,沒有old money,只有new money
去看本片時,評論已呈嚴重的兩極分化傾向,并且負面的聲音似乎更大些。很多人認為它是爛片,理由是“我看不懂”或者“我不喜歡”。這并不是一種合理的心態(tài)。就像是我不喜歡吃羊肉,但不能就此認為羊肉是糟糕的食品;我品鑒不出紅酒,但不能就此認為紅酒是裝逼的飲料。
就我來說,觀影的體驗還是很不錯的??吹贸鼋耐娴煤躧igh,是一個真正愛電影的人盡情地運用各種電影手法、拼貼各種電影元素的那種high。對經(jīng)典影片的致敬,黑白默片的使用等信手拈來,俯拾皆是。有時候,用欽佩和欣賞的眼光看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肆意揮灑,也是一種享受。
觀眾不太能接受的可能是影片故事的“凌亂”。各個段落之間缺少邏輯上的連接,感覺有點兒跳。這在我看來,是一種故事的講述方式。影片由馬走日的旁白貫穿始終,講述的是自己的回憶,甚至可以說是瀕死時一生的快速閃回。人的記憶必然是支離的,跳躍的,片段之間缺少邏輯關(guān)聯(lián)。
很多人表示看不懂可能是因為姜文想說的東西太多,既有對愛情的看法,也有對人性的拷問,還有政治上的隱喻。對此已經(jīng)有很多解讀
【一步之遙】由姜文導演,這片其實拍挺不錯的,就是時間軸逼格不夠。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