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時候我觀看了BBC出品的《地球的力量》紀錄片,這是我看過的拍攝年份最早的一個BBC紀錄片,是在2007拍的,畫質(zhì)自然不及我以前看的BBC紀錄片,再加上演說員濃濃的蘇格蘭口音,于是我對于這個紀錄片的第一印象不是那么好。但是我看著看著便來了好感,因為這個紀錄片告訴了我很多,我獲益匪淺。
Episode 1: Volcanoes 火山
第一集講到了火山,我以前對于火山的認識就是它是一個欠下萬人生命,殘酷,噴出滾燙熔巖的怪物??墒钱斘铱赐炅诉@個紀錄片我卻知道了火山其實是地球的拯救者啊!火山是地球的恒溫器
1.Volvano
co2為地球保溫,火山噴發(fā) co2, 微生物吸收co2。微生物的殘骸通過地殼運動移動,通過俯沖火山再次釋放co2。
2.Atmosphere
對流層troposphere 寬度窄 6英里 充滿暖濕氧氣 不穩(wěn)定
同溫層stratosphere 穩(wěn)定,干燥 臭氧層 五萬英尺
臭氧層
大氣類似液體
疊層石 第一種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安第斯 氧氣稀薄
對人類生存最重要的氣體:氧氣,二氧化碳(保溫)
甲烷:比二氧化碳還強的溫室氣體
永久凍土
3.冰川
冰川是在緩慢移動的
空氣太冷以至于沒有空氣 南極洲Antarctica is the driest continent on Earth.
美國的片巖
一萬六千年,密蘇拉湖Lake Missoula 北部大冰原的一部分 冰川落下洪水留下峽谷的印記
反正對于地球來說,有什么無什么都無所謂,反正它都經(jīng)歷過,但是對于脆弱的人類,冰川以及大氣的微小變動,平衡的打破,都可能造成我們的滅頂之災(zāi)。
4.海洋
夏威夷,觀看大海的原始力量
移動的不是水,是能量,海浪在傳播能量。沖浪者并不會被帶…
無論是地理跨度、探險設(shè)計還是拍攝技巧,BBC這部耗時三年的紀錄片處處可見其誠意和用心。獨立的每一集不僅分別展示了火山、海洋、大氣層、冰川這四種元素對地球的塑造和其背后的原理,對諸多奇妙地貌和景觀的實地拍攝也極大拓展了觀者的視覺體驗。
實在太喜歡有些妙不可言的畫面了,整理出來了所在地,希望以后能用雙眼去看看那些自然奇跡。
第一集 火山 (影響:提供熱量控制溫度,形成板塊運動-地貌,提供生命誕生所需的化學(xué)物質(zhì))
1. 熔巖湖---埃塞俄比亞 厄塔艾爾火山
2.冰島溫泉(形成于羽狀熔巖之上),冰島議會舊址(北美大陸板塊與歐洲板塊的邊界)
3.南阿爾卑斯山---新西蘭(太平洋板塊與澳大利亞板塊碰撞而成)
4.羅托魯阿地區(qū)的溫泉池---新西蘭(與地球早期的物質(zhì)類似,為微生物的誕生提供條件)
5.火山熱液噴口---大洋底部
6.細菌構(gòu)成的疊層石---西澳大利亞鯊魚灣(最古老生命的家園、釋放最初的氧氣)
第二集 大氣層 (影響:提供生存環(huán)境,塑造地表,創(chuàng)造氣候)
1. 夜光云---高緯度地區(qū)(50-65)的夏季
2. 波紋狀的巖石帶---美國亞利桑那…
看完最后一集,the rare planet,準確的說,看到最后一刻,我才明白。
為什么這一集的名字不叫humankind。因為人類根本沒有資格與其他四位(volcano, atmosphere, ice, ocean)并列。當我們高喊‘拯救地球’時,我們根本就高估了自己。人類還不具備摧毀地球的能力。但我們可以摧毀自己。對地球來說人類自取滅亡對它的傷害至多是一場災(zāi)難,一百萬年之后,地球依然美麗,人類被那時最聰明的生物與恐龍相提并論,一個自殺另一個他殺,而已。
"In the long run, Earth can cope with anything we can throw at it...So, all this stuff about saving planet Earth, that's not the problem. Planet Earth doesn't need saving, Earthis a great survivor. It's not the planet we should be worrying about, it's us."
One of the most spectacular documentaries.
“地球的力量”情節(jié)跌宕!個人簡單筆記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3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