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復習期間偷懶??戳瞬肯螺d了挺長一段時間一直沒看的電影。
雖然叫做《穿普拉達的惡魔》。但是整部片子我唯一看到品牌標識的是海瑟薇美女脖子上香奈兒項鏈。
其他撲天蓋地的套裝手袋皮鞋?;旧喜粫某鰳俗R。當然很多看一眼也基本上能知道。
想要贊的是斯特衛(wèi)普真的真的太讓人驚艷了。
一頭銀發(fā)。干練潑辣。她將一個刁鉆的上司和一個除了光鮮的物質之外幾乎一無所有的女人演得活靈活現(xiàn)。
海瑟薇美女的表現(xiàn)也的確可圈可點。比《公主日記》里面更成熟些。但一雙大眼睛依舊清澈。
而且如此年輕卻能將香奈兒穿出真正的優(yōu)雅味道。十分難得。
片子還是非常理想化。童話式的故事。
雖然是根據(jù)真人真事寫的小說。但是我想。也只有在西方歐美國家。這樣的故事才會發(fā)生。
放到中國。會不會有人放棄一份收入頗豐的職業(yè)。只為追求自己喜歡的輕松生活去一家小報社工作?
有沒有人無視西裝革履或者套裝皮鞋。為了簡單地每天穿恤衫牛仔?
有房貸要還。有車貸要付。有父母要養(yǎng)。有老婆要討。
理想的生活?對不起。與你我無關。
老板咄咄逼人。忍了吧
春節(jié)假期看了不少電影,有點意思的也就“prada”而已,我確認《穿Prada的惡魔》是一部立志電影,嘻嘻!
《芝加哥》是不錯的歌舞片,雖然我只是通過托拽的方式瀏覽了一下,不知道《如果·愛》和它比是如何的呢?還有《吉屋出租》我也想看。
我覺得《慕尼黑》一般,終歸是猶太人拍給自己的,就像《天堂此時》一般,我們不是猶太人,也不是巴勒斯坦人,看了覺得沒什么意思,即使是大導演的作品。
我很喜歡“鋼琴師”,不知道為什么。
朋友推薦的《洛麗塔》和《心火》,我看的實在沒有興趣,太文藝了,讓我這個假文藝片愛好者原形畢露了,我不喜歡。
1967年的法國電影,看的我非常沒有興趣,就像現(xiàn)在電影學院學生的期末考試作品。
姜文大導演的著名禁片《鬼子來了》,看的沒什么意思,也實在不知道為什么會成為禁片,就像“單車”一樣!不對,比“單車”差多了!
其他更是泛泛而已,不談也罷!
奧斯卡正在進行中,梅麗爾·斯特里普是最佳女主角?誰知道呢!不過我真的很看好這位oscar的寵兒,破紀錄的獲得了14次的提名了已經,再破次記錄拿個小金人吧
電影里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Nigel以為自己要升職成partner的時候興奮地說“I'm going to be able to come to Paris and actually see Paris.”
這樣一個無論身份地位財力都是一流的時尚翹楚,18年里不知道來了多少回巴黎,見了多少普通人所無法觸及的場面,但卻從未“看過巴黎”。當他得知他終于可以獨當一面的時候,讓他興奮的是,他終于可以來巴黎看巴黎了。
哪怕一個巴黎路上的乞丐都能看到的東西,他卻忙碌了18年才能得到。
《穿普拉達的女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又名:時尚女魔頭)應該是去年比較受關注的一部電影。它為什么會受到關注,因為和時尚有關,而時尚總是讓人瘋狂的。
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本書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6個月,并在27個國家出版;而電影上映兩周突破一億美元的票房。原著作者勞倫·魏絲很大程度上在這部小說里在講述自己曾經的親身經歷。在書中,她毫不隱諱了描寫了自己所受到的種種不公正待遇,而書中寫道的那個號稱來自地獄的老板的形象,亦是直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前《Vogue》主編安娜·薇托爾。
?。牐?br> AnnaWintour(安娜·薇托爾),她曾經擁有在時尚圈翻手是云覆手是雨的權力。書中把她描繪成一個時尚媒體暴君,不可一世專橫跋扈,而其余的時尚從業(yè)者,只是這個時尚文化專制體系下的唯唯諾諾的奴隸。時裝發(fā)布會要等她到場才開始,設計師和模特得到她的垂青才能發(fā)達,她說潮流往東就不會往西,她說IN的就不會OUT,她年薪百萬美元但對屬下既苛刻又吝嗇……當然她的確是個“狠角色”
關于理想,關于友情,關于愛。
為了理想,而去當時尚雜志的助理,于是遠離愛情背離親人專注于自己的事業(yè),到了最后工作到達頂峰的時候,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寂寞,于是黯然丟掉一切,回到最初的起點,找回了一切,也找回了自己。
人生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尋找的過程。
絢爛至極,歸于平淡。
穿普拉達的女王:歷久彌新!Sorry,我不想看童話,我想看黑化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