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特島7月22》再現8年前發(fā)生在挪威首都外的度假島上的恐襲案,在眾多類似題材的影片中,如《Bowling for Columbine》《讓我們來說說凱文》,作者的關注都是在制造這些兇案的怪胎,講他們的悲慘童年,絕望家境,似乎讓我們相信,如果我們能理解邪惡產生的原因就可以避免邪惡的再生。挪威導演Erik Poppe將鏡頭對準逃生中的受難者們,在人性被黑暗遮掩下的一閃亮光。一鏡到底絕不是噱頭,而是最貼切地再現那驚魂魄散的追殺逃生的72分鐘。槍聲控制著影片節(jié)奏,絕望中不可磨滅的人性之光,為了職責
今天為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于特島慘案”!
如果不是這件震驚世界的事,我想很多人永遠都不知道于特島。這個島隸屬于挪威,距離挪威首都奧斯陸45公里。
2011年的7月22日,有一群青少年正在該島組織夏令營。
營地領隊正向這群祖國的未來介紹這這座小島“當時我們感覺這里是世界上最快樂和最安全的地方?!?br>此時,45公里外的奧斯陸的一座政府大廈停車場,發(fā)生爆炸。場面一片混亂,死傷不詳。
(現場實況)
消息傳到島上,島內外互通電話,互問情況,相報平安。
后經查實,此次爆炸,屬人為
說到《饑餓游戲》,想必大家不會陌生。
這是一部關于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故事。
這樣的反烏托邦電影還有很多,比如《分歧者》《移動迷宮》等等,在這里沒有道德和法律,你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三個字:
活下來。
而《于特島7月22日》這部“真實的《大逃殺》”,比虛構的故事恐怖多了。
2011年7月22日,挪威遭受兩次恐怖襲擊:政府辦公大樓前的汽車炸彈爆炸案,以及于特島青年團夏令營的大型槍擊事件。
兩次恐怖襲擊共造成77人死亡
看完《于特島》,心緒難寧。面對這樣的災難,幾十條無辜鮮活的生命的驟然逝去,誰都無法安寧,尤其是受害者的家人。但挪威導演在拍攝此片時,既沒有把鏡頭對準呼天搶地的親屬們,也沒有對準慘案的制造者,甚至連兇手都沒有露面,這要是在中國人眼里是難以理解的。但導演像一個忠實的記錄者,除了有幾個串起影片的主要人物,沒有加入太多個人的情感,這種克制恰恰是我比較欣賞的,也是成功的地方。
全片完全可以當成紀錄片看,可能在塑造人物方面稍差,但在引人反思上一點也不比大肆渲染的效果差
這一次覺得豆瓣的評分和我自己的感受嚴重不符。在挪威電影周看的這部,放映結束后導演親自到場,解讀了很多。
首先,這是一部一鏡到底的電影,拍攝難度非常大(導演說,選演員就花了一年,彩排三個月,最后有五天拍攝,每天拍一遍,最后用了第四天的版本);
第二,影片沒有按照傳統套路,把兇手的行兇過程還原,而是從被害人的視角來拍攝(導演說,他本身就不希望讓這個兇手再獲得更多的關注,而是希望人們去了解受害人,所以他采訪了大量受害人及家屬,最終把多人的經歷整合到了女主身上);
第三
《于特島》畫蛇添足的長鏡頭。72分鐘的恐怖襲擊,83分鐘的一鏡到底,挪威人用自己的鏡頭呈現出他們二十一世紀最沉痛的傷口。與保羅·格林格拉斯《7月22日》重點表達國民創(chuàng)傷恢復期的堅毅不同,挪威導演埃里克·普派將視角對準了恐襲事件本身,鏡頭跟隨當日島上一位女孩,全程記錄了她的痛苦經歷。從鏡頭的一開始,女主就告訴我們“你們永遠也無法理解”,大段大段的面部特寫,配合一鏡到底的手持拍攝,營造了出色的緊張氛圍,將當時島上少年們的恐慌、無助表達的細致入微。但作為非紀錄片
“于特島7月22日”有的人死了,她還活著。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5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