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部未開機就背負重擔的電影。上有《莫里斯》,下有《斷背山》;所謂經典的男同性戀題材電影總在情欲與禁忌間糾纏不清。情欲與禁忌的崇山峻嶺間隱現的詭秘情緒和膠片的關系是膠著的,這不可否認?!癈all Me by Your Name”沒有否認這一點,但它用包括創(chuàng)意意象在內的各種手法極大地豐富了這些情緒,在主流男同性戀題材電影里創(chuàng)作了可貴的不同。
影評“它讓我思考‘同志電影’這個分類是否還有意義”里有這樣一段話,其準確地概括了電影在情欲上匠心獨具的制作:
“構建起如此美妙的視聽和情感氛圍的
終于在電影院看了!講實話,我非常反感評論這部電影太輕,過于夢幻,不真實,沒有反映同志的社會家庭壓力等等的陳詞濫調。因為大多數人的初愛難道不就是一場泡沫,一場夢,回味起來總帶著哀愁。為什么一部同志片,就要被期待反應同志的“真實”生活?在我看來,這種態(tài)度背后反應的不是這部電影的局限,而是為什么我們總要帶著平權/壓迫,驕傲/羞恥,自由/壓力這樣的有色眼鏡去思考什么才是真實。
有一位朋友一直推薦我看《當我們崛起時》,我斷斷續(xù)續(xù)看了三回,仍然沒有看完
看完后久久不能釋懷。失戀一個月的我看到此片,更讓我珍惜愛,而不是自暴自棄。
最最打動我的,是青春期少年的那種非常delicate,細微敏感又脆弱的心。像花瓶一樣小心翼翼捧在手里的那種珍貴。
Elio成長在一個沒有人歧視gay的環(huán)境,非常幸運又幸福的環(huán)境。美妙的,1983年的意大利小村。每天聽著walkman在樹蔭下改編歌曲,無憂無慮,世外仙境一般的生活。電影美化了最殘酷的現實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只留下純粹的愛的憂傷,因為——
“在你最猝不及防之時,上天就狡詐地找到了我們最脆弱的地方”
故事一開始是很多Elio的幻想,自己對Oliver的欲望,對Oliver情感的感知,對Oliver形象的完美化,以及對Oliver行為的解讀。這種幻想在一個十七歲少年的心理塑造了一個世界,即自己與心儀之人產生了聯系,那種聯系非常深刻,就像他可以讀懂對方,影響對方,左右對方。Elio期待與Oliver融合(生理和心理)的愿望非常強烈,醒著睡著除了被事情占據的時候,其他時刻皆是二人合二為一的欲望。這種欲望通過試探,猜測展露出來Elio幻想中的對Oliver的渴望,崇拜以及依附。
Oliver有多好,無論外形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其實每個人都有“斷背山”情節(ji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443.html